•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德法日系
  • 从《德法年鉴》到《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第一个理论驿站
  •   一)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制定的时代从《德法年鉴》(1844年 2月)到《哲学的贫困》(1847年 6月)约三年多的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形成为什么会这样一致呢?都是从主义进入到主义,又从主义进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以后又一起制定了唯物史观理论.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主义理论上各有其特点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1843年末-1844年 1月)和《论问题》(1843年秋)。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经济学的共同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么找到这些经济关系的矛盾的呢?首先看他们的共同点,即对历史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学;主义;恩格斯;蒲鲁东;生产关系;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观

      内容提要: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长期被在三个组成部分中,且被两个问题困扰着。一个是经济学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一个是哲学到底是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吗?后者是从前者那里“推广”“应用”来的吗?不解决这两个困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将始终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我们的研究将揭开这个困扰着我们的疑团,使马克思主义回到科学的“三者统一”上来。

      12生肖排序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确存在着三个理论,分别是主义理论、经济学、唯物史观理论。这三个理论是在不同时期制定出来的,在制定过程中形成了它们内在的统一;只有了解了这个过程,才能了解“三者统一”对于及其政党的重要意义。对于这三个理论的统一及其意义的理解我们称之为“三者统一”理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后者从前者“推广”“应用”而来,而且是用词典的形式被的。(“推广论”参见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有关词条,“应用论”参见《简明社会科学词典》有关词条)这三者没有形成史,只有哲学的推广史,三者没有内在的联系。经济学在这三个理论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长期以来是不清楚的,特别是主义理论与三个组成部分到底是什么关系也没有讲明白。科学社会主义能完全代替主义理论吗?这也不清楚。

      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的研究与三个组成部分不同之处:主要是突出主义理论的意义,它是三个理论的核心;重视经济学研究在三者统一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经济学研究,就不可能有科学的主义理论;没有经济学的研究,也不可能有唯物史观的制定;没有经济学的研究,就不可能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推广论。我的研究,力图对以上的问题做出说明。

      首先,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三个组成部分或三者统一,而在于: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初制定的是什么理论?同一时期制定主义理论是他们商量好的吗?为什么会是这样?两位创始人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经济学的,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经济学和哲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二者必须联系起来研究,这种研究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制定的唯物史观,为什么这一理论的制定会在主义理论和经济学研究之后?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他们理论的形成是在《哲学的贫困》(以下简称《贫困》)中?在《贫困》中,这三个理论是什么关系?是互相分离的,还是内在统一的?在《贫困》中,它们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为什么必须统一起来?核心又是什么?弄清了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的区别就清楚了。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他们思想的成熟表现于《贫困》中。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形成或成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主义到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之后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制定。这个制定过程是从《德法年鉴》开始到《贫困》完成的。《贫困》一书是马克思转到主义之后,第一次用哲学和经济学来论证主义的文献,所以,《贫困》显著的特点就是马克思理论的“三者统一”。因此,我们的研究从《贫困》开始。

      研究马克思理论的“三者统一”有一个方的问题,即“从后思索”。“从后思索”是马克思《资本论》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典型形态透视它的形成过程,所以又叫“透视法”“溯源法”,马克思有时还喻之为人体解剖有利于猴体解剖。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是事物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规律性的理解。

      《贫困》和《资本论》在逻辑结构上是一样的。从对象上,二者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在经济学上,运用的都是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而结论则完全相反。从逻辑结构上,《资本论》从商品开始。资本主义社会和其他社会比较,其特征就是一切都是商品。《资本论》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逻辑是: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配、分配上的两极分化、是资产阶级制度的掘墓人、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之否定。在这一逻辑中,以经济学范畴的形式表示出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在范畴的逻辑之间体现出来的是唯物史观理论。唯物史观在这之前是以抽象形式体现的,现在以一定的的发展规律体现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唯物史观由假设变为了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为学者写的,而是为工人写的,是为从事工人运动的人写的。《贫困》一书的写作,用意和目的同《资本论》一样。它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运用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结论恰恰相反,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论证主义怎么科学理解。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经济学的概念范畴的逻辑性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在《贫困》中,马克思以蒲鲁东在经济学概念、范畴上的来他的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无论是在《资本论》还是在《贫困》中,它们体现的是马克思理论的“三者统一”的理论。《资本论》是的“圣经”,为的解放指明了道;《贫困》是为当时在、法国建立制定科学的理论基础。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以《资本论》为典型,就是要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