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德法日系
  • 德法战争”史诗年代 老马无法
  •   电影《卡萨布兰卡》我看了很多遍,最热爱的是那场著名的“红歌对抗赛”,那段太煽情,总能让人热泪盈眶。拉斯罗和伊尔莎来到酒吧找里克帮忙,正谈话中,有一桌德官开始纵情高歌,他们唱的是德歌《莱茵河畔的卫兵》,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拉斯罗当然不能允许,于是他开始领唱《马赛曲》。在对抗中,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马赛曲》力压《莱茵河畔的卫兵》,奏响了爱国的主旋律。

      当然,从历史上看,法国人也基本上只能在文艺作品里找寻一点骄傲,敦刻尔克大撤退得感激英国女王的澡盆舰队,诺曼底登陆得感激美国的兄弟连,唯一让法国人荣光的拿破仑时代,对不起,那个时候还没有。等到了拿破仑的侄子,直接被普鲁士给俘虏了,而都德也只好上《最后一课》。

      界和平,足球便上升为,而比赛往往就背负上了历史的,于是制造了一对对宿敌,上演了一场场不能输的战争,英格兰和阿根廷,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和法国……而当上场人数相等的时候,《马赛曲》就不住人了,界杯的舞台上,人才是主旋律。

      如果要寻找世界杯的黄金年代,无疑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简直就是史诗般的年代。而在那个年代,纵然有桑塔纳的艺术足球、马拉多纳的横空出世,也不了“德法战争”的。1982年世界杯,那场“塞维利亚史诗”,了普拉蒂尼与鲁梅尼格的决斗。最终,普拉蒂尼,这个足球史上最完美的艺术家,败给了铁血的鲁梅尼格,而在这场比赛中拼尽全力的队,也在决赛里败给了拥有神奇左后卫的意大利。人只能感叹,足球始终是足球,这要是真正的战争,意大利人?呵呵。

      1986年世界杯,是黄金年代最后的挽歌,而鲁梅尼格和普拉蒂尼,最终败给了如下凡的马拉多纳,在神面前,半神也只是。从这一年开始,世界杯进入了电视时代,更大的影响力带来了更多的利益,足球再也无复当年的纯粹。曾经白衣飘飘的少年,如今在握,脸上堆满笑容。只剩下一茬茬“不羁爱”的阿根廷人,还在那傻傻地哭泣。在欧冠决赛的颁台上,酷酷的西蒙尼随手从普拉蒂尼手里接过亚军牌,阿根廷人低下他高傲的头颅。眼前这个谢顶的胖子,和当年那个丰神飘洒的10号,身影再也融合不到一起。

      尽管《马赛曲》和德意志国歌旋律依旧,但会唱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少,这场比赛,不再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更像是两个“外籍兵团”的较量。一个时代终究只有一种主旋律,夏奇拉的时代,没有瓦格纳的,或者选择,或者选择哭晕在厕所,别指望在这场比赛中看到一场史诗,能听到一场枪炮与玫瑰的重金属,就算赚到了。

      牛角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