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海科院迎新(150) 走进海科院: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科学学院优秀学子系列
  •   原标题:海科院迎新(150) 走进海科院: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科学学院优秀学子系列(2018)

      【编者按】海洋科学学院在“德才兼备、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围绕第一课堂人才培养规律,设计开展第二课堂,构建了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与协同教学、协同学习、协同管理齐头并进的育人机制,编印出版《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系列出版物15部。包括:海洋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海洋科学学院实践育人、海洋科学专业《形势与政策》指导书、海洋科学学院学生论文集(2册)、海洋科学学院规章制度选编(2册)、海洋大讲堂与师生午餐会系列、海洋科学学院班主任活动系列(2册)、海洋科学学院优秀学子系列(2册)、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微信平台、海洋大讲堂进中学与我的母校系列等。

      本书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陈省平、潘云智,副主编:李颖、林奇琦、唐丽丽、刘亚婷。书号:ISBN 978-7-306-06416-5,618千字。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秉承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笃行”的,在“德才兼备、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本着“博学专长”的,建立了“学科大类→专业方向→综合提升”专业课程体系。学院依托南海资源开发与2011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师资队伍融合,积聚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寓教于研,寓教于社会服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分层次、多学科的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的科研潜能;引入“目标管理”,明确一套科学合理的育人目标体系,创建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工作模式,推动灵活多样的学术型活动与学术交流相融合,丰富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内涵,化解跨校区办学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国际化发展策略,面向全球开展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气质;从协同教学、协同学习、协同管理角度出发,构建并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培养未来研究海洋的科学家。

      在协同育人模式下,海洋学子表现非凡,初展气质。其中,2009级本科生郑伟涛,在校期间担任SIFE志愿者团队副,带领团队在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创新公益大赛获得中国总冠军,参加世界赛夺得世界八强佳绩,被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大学生百名公益之星”称号,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2015级博士研究生侯冬伟获得2017-2018学年度“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称号;2013级本科生林振镇获中山大学大学生“2016年度人物”称号(全校共9名),其完成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项目获2016年“SAP青年责任梦想+”大赛全国前50强;2013级本科生乐遥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2015级本科生魏怀昱、郭瑾于2018年欧洲地盟年会(General Assembly 2018 of the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简称EGU)发表会议摘要;2015级本科生曹宸宇、2015级本科生蔡童欣于2018 年物理河口海岸会议(The 2018 Physics of Estuaries and Coastal Seas,简称PECS)作墙报展示;2016级本科生林蔚常、黄沛霖于第29届国际基因组信息学会议(Genome Informatics Workshop ,简称GIW)作墙报展示;2016级本科生李国佑获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MCM/ICM)Honorable Mention;2016级本科生范敏宜获第三届广东省“风云”实验技能大赛三等。

      学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众多海洋学子奋勇争先,胸怀天下。学院学生帆船队代表中山大学参加2017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获乙组全国总冠军,在2018年第一届J80级别亚洲帆船锦标赛获得U25组别总分第四名;学院学生排球队男队和女队先后获得2013年、2015年校庆排球赛四校区总决赛冠军;学院学生足球队获2017学年、2018学年珠海校区“足协杯”冠军;学院研究生篮球队获第十届研究生篮球赛珠海校区冠军;2014级本科生周于晴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斩获女子丙组长拳金牌、女子丙组陈式太极拳金牌;2017级本科生曾煜晶参加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跆拳道&俱乐部锦标赛获一等;2015级本科生梁泳嘉作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合唱团声乐指导,带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合唱团小组唱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声乐比赛获一等。学院的“海精灵”学生志愿者协会,走进社区、走进小学,海洋知识、宣传海洋意识,被列为中山大学示范性院系学生学术;2013级本科生郭曼红赴茂名观珠麻风病康复村开展志愿活动,2014级本科生孙昕赴中山南朗大茅麻风病康复村进行公益服务……

      学生反映,在“式、研究性”实验中学到的科研思维不仅对课程学习很有启迪,金木水火土查询表而且在后续的就业实践中也让他们受益匪浅。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强,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到目前为止,学院培养毕业本科生431人,学生发表研究论文82篇,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深造53人,到世界500强企业任职29人。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攻读研究生比例达75.38%,毕业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最终就业率高于98%(含升学和留学)。其中, 2013届毕业生万蕊雪,本科毕业后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大学博士后,近年来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文章7篇,在《细胞》(Cell)上发表研究文章2篇,入选2016年“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仅5位),并荣获《科学》(Science)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全球仅4位);2013届毕业生郑伟涛,成为强生公司最年轻的一线届本科毕业生刘耀,任职于国家地区业务司;2016届本科毕业生张宁远,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专业深造;2012届本科毕业生阙雨薇、2013届本科毕业生杨嘉、2014届本科毕业生陈陈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考取选调生或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逐梦新时代。此外,学院还建立了海洋科学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级专业综合试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点、广东省重点专业、中山大学首批八个品牌专业之一。教育教学不仅使我校海洋学科学生受益,还对全校其他专业及省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示范性作用。

      本书共有130余位优秀海洋学子分享他们的故事,这是海洋科学学院育人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山大学“十二字”培养目标在海洋科学专业的落地: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气质和家国情怀的海洋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