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05年10月23日,呼格吉勒图被枪决9年之后,真凶赵志红的出现,让这一一时的案子有了性的变化。已多年为儿子冤死奔走的李三仁、尚爱云也同时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他们聘请的一位知名律师委婉地表示呼格案“水很深”,想翻案,很棘手;好消息是,这位好心的律师非常同情两位老人的,指点他们找分社高级记者汤计反映情况“试试看”。在接下来的9年里,汤计向连发5篇内参报道,最终成为呼格吉勒图冤案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4年年底,刚出差返回呼和浩特的汤计,百忙中抽空来到呼格家里吃了顿便饭,而这竟是他在这9年里第一次与两位老人坐在饭桌上。“之前两位老人的心情一直很压抑,但这次看得出,他们的担子是真的放下了。我祝愿他们新年快乐,平安快乐地开始新生活。”汤计告诉记者。
1996年4月9日,自治区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的凶手。案发仅仅61天,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2005年,被称为“”的系列案凶手赵志红落网。其交代的第一起案就是“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
2005年10月30日,呼格的母亲尚爱云听邻居说,有嫌疑犯(赵志红)被带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指认,虽然案发地毛纺厂的公厕早已变成了居民小区,但新的嫌疑犯却将当时的犯罪情形描述得不离十。此前一直认定儿子是被错杀的尚爱云,重新燃起了为儿子翻案的强烈念想。她和丈夫李三仁托人帮忙,找到了河洋律师事务所主任何绥生,他们希望这位的知名律师能力挽狂澜。
“何绥生是个,也是一个在圈内被认为职业操守好的律师,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来了,跟他说呼格吉勒图的案子,他不仅认真地听了,而且辗转打听了解到案件的一些。他认为呼格案有了新,也就有了的理由。但想到一审二审司法机关的主要办案人,何绥生打了退堂鼓,觉得凭他的力量是办不到的。于是,何绥生想到了,他把李三仁夫妇引到了我这里。”分社高级记者汤计这样回忆当时的场景。
接到呼格父母的反映后,汤计开始着手调查。“一案两凶”确实疑点重重,但当时只有呼格父母的一面之词,汤计随即从系统入手,全面了解案情。嫌疑人赵志红落网一个月后,即2005年11月23日,汤计根据采访到的情况,写出了第1篇题为《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尽快十年前冤案》的内参报道。很快,这篇报道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自治区党委委于2006年3月初,成立了以副宋喜德为组长,公、检、法各有1名处级干部参加的“呼格吉勒图案”复查组,复查组还邀请了测谎专家杨承勋和刑侦专家吴国庆。2006年3月,由自治区委负责组织的复核工作全面展开,同年8月案件复核即有了一个明确结论:称原审判决对呼格吉勒图的死刑认定事实不清、不足,属于一起错案。“但法院认为毛纺大院女厕所命案没有新的,仅凭犯赵志红的口供不能重启审判程序。”汤计告诉记者。
2006年11月28日,中级开庭审理赵志红系列案,但其中唯独没有“4·9”案件。2006年12月8日,汤计写出第2篇内参反映《呼市“系列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让人质疑》。在这篇内部报道中,汤计介绍了多名赵志红的4份口供,也讲述了专案组乍一听到赵志红供述“毛纺大院案”时的惊愕心态,还讲述了办案对赵志红、呼格吉勒图谁是“毛纺大院案”真凶的分析,以及自治区委对呼格案的复核结论等。这篇内参报道发出8天后,赵志红从所递出一份写给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申请书,称自己是“4·9”案的凶手,请求检方彻查。汤计接到该申请书复印件后,于2006年12月20日又写了第3篇内参报道《“狂魔”赵志红从狱中递出“”申请》发到,呼市中院对赵志红的审理也随之被最高叫停。
“当时真的是在与时间赛跑,为了查明,必须先留住关键证人以便进一步调查。一旦赵志红被宣判并执行死刑,呼格吉勒图想要翻案就希望渺茫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汤计依然很激动。而据他透露,在这一争分夺秒的过程中,他并未遇到来自相关方面的阻力和干预,相反,当地系统内部工作人员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为他写内参反映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说实话,其实体制内的阻力也没有那么大。”汤计获得的赵志红的“申请书”,就是一位所的将复印件亲自送到了汤计手里。汤计并不认识这位。“他走进我的办公室,亮明身份后就把复印件交给了我。他希望能通过我让‘大领导’看到。”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汤计透露,就算是后来被认为是“呼格冤案”主要制造者的时任专案组组长、后升任呼市副局长的冯志明,也是与汤计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他们两人见面从未提到过“呼格案”,汤计在调查中也未受到过冯的阻扰。
呼市中院对赵志红的一审被暂时“休庭”,算是起到了“枪下留人”的作用。但是,由于公、检、法三家对呼格案的再审认识不同,呼格案的立案再审一直在原地踏步。2007年11月28日,为了推动呼格案的立案再审,汤计针对中院和自治区高院个别领导在呼格案上的错误认识,撰写了第4篇内参报道《法律界人士跨省区异地审理呼格吉勒图案》。这篇报道再次引起最高院领导的关注……可惜,由于呼格吉勒图的父母不知内情,当自治区高院领导他们申请将呼格案转到其他省区法院审理时,呼格的父母了。此后,由于自治区党委委主要领导的更替,在2008年后,呼格案再次被束之高阁。
2011年1月,原自治区党委委常务副胡毅峰,在担任自治区秘书长3年后出任自治区高级院长。汤计认为胡毅峰始终关心呼格案的,胡毅峰出任高院院长无疑是呼格案立案再审的最大转机。汤计迅速布置分社青年记者林超、邹俭朴,利用2011年的清明节拍摄了一部反映呼格冤案的电视专题片,由专供优酷网播放。这部专题片上网后,点击量蹿升至26万。不久,凤凰卫视拍摄的一段讲述呼格冤案的视频,也在当年5月上网后引起强烈反响。汤计于2011年5月5日抓住机遇写了第5篇内参报道《呼格吉勒图冤案复核6年后陷入僵局,网民企盼让线篇内参报道再次引起中央领导和最高院领导的关注,高院随之组成了由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着良好职业操守的组成的复核组,对呼格案展开了全方位的复查。
后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2013年年初,高院正式复查完呼格案,结论认定呼格案原审判决不足并自治区党委。经自治区党委同意,了最高。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再审不进行公开审理。2014年12月15日,自治区高院对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之后启动追责程序和国家赔偿。
“有人认为呼格案会成为中国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在我看来,现在下结论言之过早。但这个案件的改判,对司法界主动纠错起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依国上起了非常良好的示范作用。”对于自己作为记者,曹刚川出事了推动整个案件最终得以大白的重要作用,汤计认为主要还是自己对司法的和。“习总提出来要把法律的公平体现在个案的公平上,我觉得讲得特别好。呼格吉勒图是一个普通人,呼格的家庭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庭,他最终得雪,让群众对依法行政和司法重拾了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国之后,一起具有标杆性和示范性的案件。”
2014年年底,刚刚出差回来的汤计带着礼物来到李三仁、尚爱云家,坐下来一起吃了顿饭——相识了9年,这三人却是头一遭围坐在饭桌前。据当时在场的记者描述,汤计对李三仁说:“转眼就是2015年了,今天是个除旧布新的日子,我想对老哥和老嫂子讲两句心里话,熄灭心中的怒火,散去心中的怨气,开始崭新的生活。”李三仁则拉着汤计的手说:“孩子有了清白身,一家老小在外人面前能抬起头,心里没那么憋得慌,我们老俩口子的日子结束了!”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